八月盛夏,蝉鸣滚烫,点燃求知的火种。hjc黄金城网站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党支部的11名老师开启六日的“红韵·文源”研修之旅,把历史现场当课堂,一步踏进红色热土,一手轻揽千年文脉,让党性在血脉里升温,将史海里的微光、典册中的星辉一并珍藏。

血色铁证,让第一站瞬间有了千钧重量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,老师们屏息缓步——冰冷的手术器械沉默列阵,暗褐血痕仍在床沿结痂;七三一部队以活人做实验、发动细菌战的国家犯罪与反人类暴行,就这样赤裸地撞进眼底。埋头记录间,心底只剩一句话:和平绝非理所当然,强国必须强军。紧接着,大家又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,沿着“魔网—罪恶—覆灭”的叙事主线,幽暗的牢房、染血的镣铐、泛黄的“思想矫正”密令层层铺展,抗日英烈“捐躯赴国难、视死忽如归”的浩气扑面而来。历史在此定格,也被我们“一键保存”为党性教育最鲜活的“课件”。
离开红色现场,研修转入文化寻根。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的“金榜题名——中国科举文化展”用五幕剧将千年科举铺陈成一部“连续剧”:朱卷、状元匾与光影交错,让老师们一眼看见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聚心”的古老源代码。随后两场展览如彩蛋接连呈现:177件银饰叮当作响,串起南方民族的盛装记忆;近百面宋金铜镜把北方与中原的文化交融凝成一部“青铜微电影”。最吸睛的当属辽宁省博物馆“山海共融·和合共生”展,512件文物横跨28万年,浓缩了辽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阔史诗。一路拍、一路记,手机相册秒变移动素材库。老师们打趣:这趟文化快充,“大思政课”素材已塞满行囊,回去就给学生安排沉浸式课堂。
随后,实践小组走进沈阳化工大学hjc黄金城网站。“化工报国·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中心”的11000余件藏品,把雷锋在辽宁的故事与民族化学工业的崛起史串成一部沉浸式大片。老师们沿“六角三厅”动线边走边记,当场把“雷锋精神”打包带走:带回支部做党建抓手,融入课堂成育人素材。随后的座谈会上,双方就AI赋能思政课、实践教学、“四史”课程与研究生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。
六日行走,一步一史。山河血火、千年文脉,连同雷锋的微笑、铜镜的微光,一并被我们轻轻收入行囊。大家约定:回到讲台,就把这些“历史包裹”拆开——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续写红色基因的崭新起点。以史育人,贵在把史卷讲成点燃信念的灯火。一路行走,我们为这盏灯添了油、挑了芯;归来后,要让史实开口、让故事生根,用先辈的温度焐热青春的心跳,用千年的厚度垫高学生的视野。只有把信仰写进教案,把信念铺成脚下的路,让党建势能转化为育人动能,才不负思政教师之名,不负党支部点亮的那束光。